“每天起床的时候就觉得整个房子都在不停地旋转,还会恶心想吐、冒冷汗……就像在坐船,但是坐一会儿又不晕了。”近两个月来,年过五旬的李女士被“怪病”折磨得寝食难安,睡眠质量也急转直下,整天没精打采、情绪低落。李女士担心是不是脑血管或者颈椎出了问题,可CT等相关检查也没有查出什么问题。颈椎按摩、针灸中药……这些能试的法子都试了遍,但起床后的“眩晕”症状却未得到有效缓解。直到最近一次晨起发作后,连走路抬(低)头时都有点发晕,便到荆门二医就诊。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齐静静详询其病史,排除头颈部疾病所致后认为,李女士极可能是“耳石症”发作。耳石≠耳屎,是耳朵里的“石头”脱落了怎么还得“耳屎症”了呢?齐静静介绍,“耳石”并非“耳屎”,也没有“耳屎症”一说。“耳石”是存在于内耳耳石器官(又叫椭圆囊斑和球囊斑)的一种碳酸钙结晶,并非真正的石头,它是掌握人体平衡的平衡器之一,显微镜下观看它的形状像石头,故被形象地称为“耳石”。▲内耳结构示意图当内耳的耳石脱落,人体姿势改变时由于重力影响,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半规管(维持姿势和平衡有关的内耳器官)内移动,搅扰半规管里的淋巴液(俗称“耳水”)。此时,人的平衡功能就会作出非常强烈的反映,出现李女士这种突然天旋地转、莫名痛苦的症状。“躺在床上、不动不晕、一动就晕,平时坐着或走路又不受影响。”齐静静表示,大多数“耳石症”的发生都与“床”有关,典型表现为起床、躺下或者在床上翻身时引起天旋地转的感觉。“耳石症”的医学名称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通俗地说就是:“耳石脱落后,去了不应该去的地方”。“耳石症”导致的眩晕发作时短暂,仅数秒或数十秒钟,一般不超过1分钟。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时常会出现头晕目眩,医院却不知该挂哪个科,还常常误认为颈椎病。“很多人将眩晕和头晕互相混淆。”齐静静介绍,头晕是指头内昏昏沉沉又无法明确表达的症状,且一直持续,大多由心脑血管等内科病导致。而眩晕主要是指一种突然的、不能控制的天旋地转和身体下坠感,或者感觉自己身体不稳定,一般只在体位改变的时候出现,这多与耳鼻咽喉科疾病有关。诊断+复位,一体化治疗“眩晕”更精准在荆门二医“眩晕治疗中心”,只见李女士坐在机器的座椅上、戴上眼罩、系好安全带,“玩”了几圈类似游乐场里的“太空旋转”,整个过程约8分钟。李女士从座椅上下来,稍作镇定、休息后,齐静静问道:“还晕吗?”李女士朝四周晃了晃头,十分肯定地说:“不晕了”。一周后的复诊显示“顽皮”的耳石已“归位”,李女士和家人有说有笑,恢复了往日的神采。▲李女士坐在眩晕诊断治疗仪(多轴向旋转座椅)上,戴好眼罩、系好安全带,开始检查、诊断。“‘耳石症’的治疗,复位是首选,就是‘让耳石回到原来的地方’。”齐静静介绍,传统的方法是“手法复位”——完全由医生凭借经验,患者配合变换各种体位,让“耳石”在体内看不见、弯弯曲曲的半规管移动、复位。不仅耗时长,如果遇到晕得正“找不着北”的患者,或有颈椎病及各种原因不能自主配合的患者,复位效果或将大打折扣。荆门二医引进的全市首台“眩晕诊断治疗仪(多轴向旋转座椅)”,可对因“耳石症”导致的眩晕患者进行全自动、一体化的精确诊断及复位治疗。与传统手法复位相比,角度精确,尤其是细小耳石的复位效果比手法复位更好,显著提高了复位的有效率。医生根据初诊结果,按预设模式带动安全固定在“转椅”上的患者进行60°三维转动,高清红外视频眼罩同时采集患者的眼震数据,通过分析、鉴别、确定患者的头晕是否因耳朵问题引起,避免误诊及漏诊。同时,系统还可以依据数据定位游走的“耳石”处于什么位置,再控制座椅旋转,精准变换患者体位,利用重力或惯性,让耳石“乖乖归位”。▲高清红外视频眼罩实时采集患者的眼震数据▲医生通过治疗系统采集、分析李女士眼震图数据,并精准定位“耳石”后,进行复位治疗。据统计,“眩晕诊断治疗一体机”自年落户荆门二医以来,已为近00名因耳石症、晕动症引起的眩晕患者,以及各类头晕、眩晕疾病提供鉴别诊断和治疗。其中,“耳石症”确诊率%,且90%以上的患者通过耳石复位可完全治愈或得到极大改善。“眩晕治疗中心”(门诊电话):齐静静,主治医师,硕士,一直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一线临床工作,对耳鼻喉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中西结合治疗耳鼻喉科常见疾病(鼻炎、鼻窦炎、咽喉疾病、耳部疾病、耳源性眩晕等),以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疾病的手术治疗。

来源/荆门二医

主编/张云峰编辑/罗芮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krmw.com/mbyxg/1665487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