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江某,男性,16岁,外院就诊号:。缘患者于年12月初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面部麻木,口角流涎,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年12医院相关检查提示左侧桥小脑角占位,遂于年12月28日在广西医院行手术切除(具体不详),经治疗后患者病情改善。年5月中旬患者再次出现视物重影,耳鸣,左侧口角歪斜,并出现喷射性呕吐,医院CT提示颅内占位病变。年6月6日患医院全麻下行左侧桥小脑角复发脑膜瘤切除术+去骨瓣减压术+ICP探头置入术,过程顺利。术后病理提示:间变型脑膜瘤,WHOⅢ级。年6月22日开始行同步放化疗,第一阶段45Gy,3Gy/F,5F/W,同步替莫唑胺mgQn口服化疗。年7月14日复查MR定位片提示肿瘤明显缩小,遂调整靶区,推量10Gy,2Gy/F。患者完成放疗后,继续予替莫唑胺mgQn×14d,辅助化疗4个周期。经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面部麻木及口角歪斜减轻,无视物重影、呕吐等症状。

年7月10日患医院复诊,颅脑MRI提示:左侧桥小脑角区脑膜瘤切除术后复查,对比PACS图像(-11-28MR),现:左侧枕部呈术后改变。左侧桥小脑角区示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增强后术后边缘及邻近硬脑膜呈片状强化。邻近桥脑及左侧小脑半球示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FLAIR序列呈高信号,请结合临床。患者MRI显示肿瘤残留并伴有颅内水肿,有病情进展的可能。年7月中旬患者至我院就诊,要求采用中医药继续治疗。刻诊:患者精神可,自觉面部麻木,程度轻,偶有头晕头痛,纳眠一般,二便可,无发热,无胸闷气促,无腹胀腹痛。查体:左侧眼睑增宽,口角稍歪斜,快走时步履欠稳,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患者病情稳定,一般情况较好,遂建议根据病情,开具围方制丸治疗。遂按照一人一病一方原则,处方如下:熟地克、白芍克、当归克、川芎克、制水蛭克、地龙克、全蝎克、蜈蚣条(约克)、乌梅克、炒僵蚕克、蜂房克、煅青礞石克、酒山茱萸克、龟甲胶克、泽泻克、穿山龙克、天麻克、茯苓克、石菖蒲克、醋莪术克、太子参克、黄连克、黄芩克、炮姜克、陈皮克、砂仁克、麸炒苍术克、醋五味子克、酒女贞子克、菟丝子克、枸杞子克、玄参克、壁虎克、大黄克、阿魏克、醋鸡内金克、山药克、天竺黄克、三七面克、生黄芪克、焦山楂克、焦神曲克、燀桃仁克、核桃仁克、麦冬克、炙甘草克,将上方中药制成水丸,每次12克,每日3次,饭后服用。随访,患者服用水丸治疗3月余左右面部麻木感消失,口角歪斜明显减轻,步履恢复正常,可以跑步、打球。现患者继续上学,无任何不适。年3月10日患者至广西医院行颅脑MRI检查,提示:左侧桥小脑角区脑膜瘤切除术后,未见明确复发征象,术缘软化灶形成。建议随诊。

按语:患者男性,14岁确诊左侧桥小脑角恶性脑膜瘤,术后半年即复发,予再次手术及放化疗,经治疗后患者病情趋于稳定。手术是脑膜瘤的有效治疗手段,手术治疗能够治愈大部分肿瘤。不完整切除或复发肿瘤可考虑给予放疗,常规外放疗及立体定向放疗均可用于复发进展患者,有部分获益。恶性脑膜瘤对化疗不敏感,对脑膜瘤细胞高表达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患者对第二代烷化剂替莫唑胺疗效较差。脑胶质瘤亦是颅内常见恶性肿瘤,比较而言,对替莫唑胺有较好的耐受性,多数患者通过替莫唑胺化疗可以获益。这两种颅脑恶性肿瘤的中医辨证有什么区别呢?笔者认为,恶性脑膜瘤与胶质细胞瘤中医辨证其共同的病理因素皆为痰浊偏盛,但胶质母细胞瘤痰重于火,恶性脑膜瘤火重于痰,且风火相煽。此外,脑膜近体表,阳气通于表,也是其肿瘤偏火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处方的时候一方面加强化痰散结祛瘀,另一方面加强清热降火祛风,这是治标的主要思路。就化痰散结祛瘀而言,笔者的经验是一定要使用青礞石、天竺黄、阿魏等金石、脂类药物,同时使用壁虎、蜈蚣、全蝎、水蛭、地龙等虫类药可相得益彰,获得显效。“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任何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必然与阴阳、气血、脏腑的虚损和或气血逆乱、脏腑失和等密切相关,本例患者经二次手术,且术后予放化疗,其身体必虚,因此扶正补虚也是治疗的一个重点。通过治疗,尽可能使患者阴阳、气血、寒热、虚实、脏腑、表里等重归本原,调场通达,在进一步治疗肿瘤的的同时,改善内环境,杜绝肿瘤生长的土壤,从根本上预防其复发和转移。围方,药味众多,功效全面,采用丸剂,攻补兼施,缓攻缓补缓治缓调,坚持服用,多有显著疗效。

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krmw.com/mbyyy/16654548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