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相关问题

三叉神经痛是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有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又称“痛性抽搐”,是神经科常见病之一,多见于成年及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多为单侧,少数为双侧。

(一)病因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又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

1.原发性

(1)病变在中枢部:目前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感觉性癫痫样发作,过度放电部位可能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内。另一看法是认为过度放电部位可能在脑干中,在患者面部触发点处作轻微刺激,即可在脑干内迅速“叠加”而引起1次疼痛发作。

(2)病变在周围部:即半月节到桥脑之间的后根部分,在三叉神经的桥脑入口处90%以上均有导常扭曲的血管压迫在三叉神经后根上,使局部刺激发生脱髓鞘变化,使之与相邻纤维之间产生短路,轻微刺激即可再通过“短路”转变成传入冲动,而由中枢传出的冲动亦可再通过“短路”转变成传入冲动,如此反复叠加达到阈值以上强度,即产生三叉神经痛的发作。

总之,目前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变部位及发病原理均未完全明了,但多偏重为周围病因所致,根据临床实践及对三叉神经痛的病理观察,认为三叉神经的脱髓是引起三叉神经痛的主要原因。

2.继发性

三叉神经痛可继发于颅内某些器质性病变如桥小脑角、三叉神经根或半月节部位肿瘤、血管畸形、动脉瘤、蛛网膜炎及多发性硬化等。

(二)诊断要点

1.本病发作特征是发作前常无预兆,骤然发作,疼痛剧烈,呈针刺、刀割、烧灼、撕裂样疼痛,疼痛持续数秒至1~2分钟,突发突停。严重者可伴有面部肌肉反射性抽搐,面部发红,结合膜充血、流泪及流涎等。疼痛可由口、舌运动或外来刺激,如刷牙、洗脸、说话、吃饭及打呵欠等刺激,疼痛常存在一触发点或称扳机点,多在上下唇、鼻翼、口角、门齿、犬齿、齿龈、颊及舌等部位,稍加触动就会引起疼痛发作。

2.约60%患者疼痛发作时伴有同侧眼流泪及流涎。偶有面部出现不能控制的抽搐,称“痛性抽搐”。三叉神经痛多为一侧性,疼痛多由某一支开始,可逐渐扩散到另一支,极少数3支同时受累,单支痛以第三支最多见,第二支次之,两支同时疼痛以第二、三支合并疼痛最常见。少数两侧疼痛者多为一侧先发,且一侧较另一侧严重。

3.患者常因怕痛不敢让医生检查,甚至不敢洗脸、刷牙、少饮食,以致口腔卫生差、体质虚弱、面色憔悴及情绪低落。患者因常用手按摩患处以减轻疼痛以致眉毛脱落、皮肤粗糙及红肿等,有的出现角膜水肿、混浊、麻痹性角膜炎,甚至咀嚼肌萎缩,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

4.典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根据病史、发作部位、性质及触发点,检查无神经系统异常等情况,一般易于诊断,必要时应作腰穿,拍岩骨X线片、颅底X线片、CT扫描或MRI以明确诊断,并与下述疾病鉴别。

(1)牙痛:很多患者因误诊为牙痛,往往将健康牙齿拔除,但仍然无效,牙痛呈持续性,多局限于齿龈部,局部有压痛,X线及牙科检查可确诊。

(2)舌咽神经痛:疼痛位于舌根、软腭、扁桃体窝、咽部及外耳道,可由吞咽动作诱发,用4%可卡因、1%潘妥卡因或地卡因等喷咽区后疼痛消失。

(3)三叉神经炎:可因感冒、副鼻窦炎、下颌骨骨髓炎、糖尿病及痛风等引起,呈持续性疼痛,可伴有运动障碍、三叉神经区感觉减退或过敏。

(4)蝶腭神经痛:疼痛位于颜面深部,可由牙部发出,放射至鼻根、眼眶、上颌、上腭、乳突、耳部、枕部、肩部及手等处,呈烧灼样或钻样疼痛、阵发或持续性,无一定规律。发作时鼻粘膜充血及阻塞流泪等。蝶腭神经节封闭有效。

(5)颞颌关节炎:疼痛呈持续性痛,局限于颞颌关节区,局部压痛明显,颞颌关节运动障碍,疼痛与关节活动有关,X线及专科检查可诊断。

(6)副鼻窦炎:疼痛呈持续性痛,并有发热、鼻塞、流涕及局部压痛。

(7)小脑桥脑角肿瘤:疼痛可与三叉神经痛相同或不典型,多有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并可逐渐产生小脑桥脑角其它症状和体征,如其它颅神经受损、共济失调及颅内压增高等表现,X线、CT、MRI及特殊造影可协助确诊。

(8)肿瘤侵犯颅底:最常见为鼻咽癌,伴有鼻衄、鼻塞及多组颅神经麻痹,颈淋巴结肿大。鼻咽部检查、活检及颅底X线片可帮助诊断。

(9)三叉神经半月节区肿瘤:常见为神经节细胞瘤、脊索瘤及麦氏窝脑膜瘤等,可有持续性疼痛,三叉神经感觉及运动障碍明显,颅底X线可有骨质破坏。

(三)处理

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应针对病因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涌的治疗有如下几种。

1.药物治疗:

(1)卡马西平:0.1~0.2g,1~3次/天,最大量0.4g,2~4次/天。本药疗效优于苯妥英钠,并显效快,复发后再服仍有效。副作用有头晕、困倦、胃肠反应、行走不稳、口干、心跳及手颤抖等。服药期间应定期查血像及肝肾功能。对妊娠及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者禁用本药。

(2)苯妥英钠:0.1g,3次/天,配以止痛及镇静剂可提高疗效,副作用有头晕、行走不稳及眼球震颤等。

(3)氯硝基安定:1mg,2~3次/天,10天内增到每次6~8mg。服用2~4周无效停用,副作用为嗜睡及行走不稳。

2.药物神经阻滞疗法:应用本疗法指征是:①经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无效或失效。②拒绝手术,而服药有反应者。③身体健康状况不适手术治疗者。④临床难以确诊者,可作普鲁卡因封闭以与其它面部疼痛疾患进行鉴别。

3.经皮半月节后射频电凝疗法:手术在X线监视下用末端裸露的空心绝缘针经卵圆孔刺入三叉神经节,患者可有一种特殊感受觉并常出现嚼肌痉挛及一眼流泪。通电加热至65~75℃,维持1分钟即可。此法可保留传导触觉Aα、Aβ的纤维,而传导痛、温觉的细小、无鞘纤维Aδ及C类则在60~65℃已发生变性。另外,还可用球囊压榨法,效果相似。

4.周围神经切断术及抽除术:一般限于第一支疼痛者用,但会因神经再生而复发。

5.神经根切断术:

(1)经颞入路:此入路优点是危险性较小,术后反应较小,缺点是面部感觉不能保留。有时可损伤运动根;有的产生周围性面瘫或面部感觉异常。方法:在颞部开颅,经硬脑膜外或硬脑膜下暴露三叉神经半月节第二、三支部分予以切断,保留第一支及运动根。目前已很少采用。

(2)经枕下入路:此入路优点是可发现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运动根分辨清楚,不易误伤,可保留面部、角膜及舌部等部分触觉,复发较少。缺点是手术有一定危险性,术后反应较大,可伤及周围颅神经及小脑。方法:作后颅窝一侧开颅术,找到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其后2/3。目前已很少采用。

6.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术:经颅后窝入路在延髓闩平面离中线约8~10mm处切断三叉神经脊髓束,适用于第一支痛、3支全痛、双侧疼痛或不痛侧目盲者。此手术优点是术后能保留面部角膜、颊部粘膜及舌等处触觉;不影响运动支;可探查小脑桥脑角。缺点是手术危险性较大、选定切割部位困难、切口大小及深度不易掌握。术后并发症有咽喉部麻痹、上肢共济失调、打嗝、定向力差及精神忧郁等。该手术目前已基本废弃。

7.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治疗严重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三叉神经感觉根在桥脑入口处常受异常走行的血管压迫,而引起三叉神经痛,经手术解除压迫可达到止痛效果且无感觉或运动障碍。手术时暴露桥脑入口处三叉神经感觉根及压迫该处的血管,将神经与血管分开,在两者之间垫入涤沦片(棉)将血管分开,解除对神经的压迫。该手术疗效一般可达95%左右,并发症有听力减退或丧失、面部痛觉减退、带状疱疹,滑车神经及外展神经、面神经暂时性麻痹。

8.放射治疗:主要采用伽马刀治疗,有些单位用X刀治疗。疗效较好,但复发率较高。复发的仍可采用手术治疗。

8.治愈标准:疼痛发作消失。

9.好转标准:发作次数减少或发作时疼痛减轻。

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最好的医院
北京白癜风治疗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krmw.com/mbyyy/99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