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北京6月30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李新玲)今天,一场神经影像人工智能(AI)挑战人类医生的人机大战在北京一决高下,“BioMind天医智”神经影像AI辅助诊断系统对阵海内外25名神经影像领域的资深医生,并胜出。“人类战队”并没有因失败而失望,反而欢迎技术高超的机器助手横空出世。这场名为“Chain”杯神经影像人工智能人机大赛是由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人脑保护高精尖创新中心和中国卒中学会联合主办的。据介绍,这场比赛是这个领域中首次全球人机大赛。

近几年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有了发展和应用。今年4月,我国出台《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着力推动人工智能领域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层面取得突出成果。其中《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年)》明确提出,发展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支持脑、肺、眼、骨、心脑血管、乳腺等典型疾病领域的医学影像辅助诊断技术研发,加快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的产品化及临床辅助应用。

在这次大赛中首次亮相的“BioMind天医智”是由全球首家神经疾病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和首都医科大学人脑保护高精尖创新中心共同研发的,也是目前全球首款头部疾病(涵盖脑肿瘤、小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脑卒中等)MRI、CT影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整体应用产品。

半年以来,机器算法团队与医生团队不断磨合,相互理解各自需求,共同制造训练AI。医院近十年接诊的数万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病例影像的系统学习,“BioMind天医智”在脑膜瘤、胶质瘤等常见病领域的磁共振影像诊断准确率已达到90%以上,相当于一个高级职称医师级别水平。

与其对应,此次出场应战的“人类战队”,则由海内外25名全球神经影像领域的专家、学者、优秀临床医生组成,他们中既有临床工作几十年的影像学“大咖”,也有有志于AI系统研究的青年科技人才,都是经过前期招募、预赛及定向邀请确定的。

在决赛中,医生分成两组与AI对决,每组共有个病例影像。AI表现出诊断用时短,准确率高的特点,AI与人类医生的两组准确率分别为87%和66%、83%和63%。

对于“BioMind天医智”取得的飞速发展和惊人成绩,医院常务副院长王拥军并不意外,“医院每年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神经系统疑难杂症患者30万人次,开展手术1万余例,拥有全国最大的脑病样本库,这样‘BioMind天医智’才能在短短几个月内,不断提升疾病诊断效率和准确率。医院多年都见不到的罕见、疑难病例,在神经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学习深度上,拥有先天优势和大数据基础。”

赛前,不少专家对比赛结果都给出了自己的预测。作为本次决赛的评委之一,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会长、重庆医科大学神经科学中心主任、国家项目首席科学家谢鹏教授表示:“对已有知识的诊断来说,从大数据深度学习的概率上看,AI获胜的几率要大的多,它应该是了然于胸的。但在一些新的、特定的、目前医学界也还没有太多共识的疾病领域,AI可能还‘搞’不过人类。即使是AI全胜的围棋比赛中,一场下来几十手的交战中,我从不认为人类的每一步棋都是输给计算机的,有些地方,人类比计算机的思路更精妙。”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大数据中心主任李昊也表示,现阶段,AI学习成绩是充分可靠的,下一步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它覆盖神经系统更全面的疾病种类。当然,也完全存在个别非常有经验的医生打败AI的可能,这提示AI目前学习的样本量还不够大,更需要专家来帮忙完善。

“我个人并不是很在意这场比赛谁输谁赢。”王拥军表示,本次神经影像人工智能人机大赛并非意在挑起人类医生和AI之间的战火,反而希望通过专业技术的切磋,让医生和AI对彼此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为未来临床医学诊断中成为“默契CP”打下基础,“希望能够通过这个比赛,能让医生们都能体验到人工智能的魅力,特别是让部分对人工智能抱有怀疑态度的医生,进一步对人工智能进行了解,消除恐惧。此外,希望让大家看到,AI可以完成一些仅凭人类很难达到的水平,如准确预测脑出血和血肿的扩大,今后能够更好的利用AI实现诊疗水平的创新和提升。”

他希望通过这次比赛,激发起全球神经科医生的兴趣,提供更多稀有病例。当AI技术渐趋成熟后,会成为辅助基层医生,特别是偏远地区基层医生阅读、诊断、预测片子的学习和培训工具,方便脑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高品质、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krmw.com/mbyfl/16655005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