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视频是重点研究课题是:中药泡脚对失眠焦虑的作用影响。

是我们团队4年半的实践经验,以及权威专家,研究学者共同的研究文献成果的综合体现。

我们帮您梳理总结,本期视频内容概要:

血瘀微观辨证高血压中医从瘀而治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

可伴有心、脑、肾和血管等靶器官损害的全身性疾病。

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高血压病患病率达29.6%[1],

每年约有万人死于高血压,脑卒中导致死亡71%与高血压相关,

冠心病导致死亡53%与高血压相关,

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有学者提出,血瘀在高血压中可独立或作为主证存在[2]。

临床研究也表明,活血化瘀方药在高血压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能提高疗效、改善预后[3]。

可见,血瘀是高血压患者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证型。

王丽颖等[4]对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证类分布和证素分布规律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证型分布痰瘀互结占59.68%,证素分布血瘀、痰、阴虚依次排在前三位,

并提出高血压中医证型在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同时也发生明显变化,

以往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的主要证型被现在的痰瘀互结,阴阳失调所代替。

在近期一组老年高血压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和并发症的研究[5]中也显示,

痰瘀互结已作为主要证型在高血压病的发病中占有一席之地,

并且指出痰瘀互结是某些常见危险因素如肥胖、吸烟、高尿酸血症等的易患证型。

目前在中西医结合研究领域,血瘀与活血化瘀研究正逐步走向成熟,

血瘀的现代分类和辨证标准都有新的突破,

在治疗高血压方面越来越多学者提出活血化瘀的重要性[6];

郭维琴教授[7]就提出活血化瘀、从心论治是高血压病现代中医治则的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另外从西医发病机制也有学者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可从改善靶器官微循环着手,

活血化瘀在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8]。

中医理论基础

中医认为,气与血休戚相关,血载气、气推动血行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气不行血,血不载气,气血逆乱是大多数疾病主要病理转归,

高血压也不例外。

高血压发病初期多以肝为中心,以肝火上炎和肝阳上亢为主,

但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不疏泄则气机不畅,

血随气涌,则血行不畅,血行迟缓则形成瘀滞。

中到高危患者多痰湿瘀滞,气血不足,痰湿内阻,易与瘀互结,

阻遏血络可致血行不畅,气血不足无力行血,血液瘀滞产生血瘀。

高血压多病程长,根据中医久病致淤,久病多虚,久病入血,久病入络的理论基础,

病情进展均可产生血瘀,所以就本病而言,血瘀是发病的重要机理。

现代中医研究也发现高血压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越高,

而血瘀证所占的比重也越大,

其中何世东教授就提出老年高血压中医辨证无论为何种证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瘀[9];

临床高血压的发病年龄段多偏中老年人,发病过程缓慢,病程长,

这与血瘀的“老人多淤”和“久病入络”的理论特点相一致。

眩晕是高血压的主要症状,所以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多从“眩晕”辨证,

祖国医学认为“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现代学者也提到高血压中痰湿壅盛与血瘀关系最为密切[11];

气虚产生痰、瘀等病理产物亦是导致眩晕的很大一部分原因[12],

因此高血压病从瘀辨证有可取之处。

西医临床上有非常多的“原发性高血压”,是指:不能发现确切病因的高血压症状。

但是在中医理念里:万疾有源,诸病内发。

找到根源解决疾病,由根治本是中医的行医理念。

所以不存在“原发性”疾病这么一说。所以中医对高血压的治疗,

会根据辨证找出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进行调理。

今天就教给大家几个中医针对高血压的简单辨证:

一、阳亢型高血压

如果有头晕头痛、心烦易怒、睡眠质量差、多梦、

脑袋发沉、四肢麻木、口苦口干的症状,可以伸出舌头来看一看,

如果舌头微红,体温常年较高。

就基本可以辨为阳亢型高血压,原因是肝阳上亢,治法以平肝潜阳、泻火熄风为主。

一般都是初发高血压,可以通过营养及生活习惯进行调理,

如果这种症状久病不愈,就会因为肝阳过亢,导致肾阴虚,转变为肝肾两虚,

从而出现眩晕耳鸣、腰肌酸软、形瘦口干的症状。

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介入治疗了。中医常以枸杞,菊花,地黄,罗布麻等进行调理。

二、气虚痰浊

高血压患者如果有头晕、头重、胸闷气短、食欲不振、

倦怠乏力、恶心干呕等症状。

可以观察舌头的情况:如果舌胖嫩、舌边有齿痕、苔白厚或浊腻、

脉弦滑或虚大而滑。

就基本可以辨证为:气虚痰浊造成的高血压,应治宜益气、化痰、潜阳、健脾。

这类高血压一般伴以心脏类疾病或脾胃不和。

需要进行全身的调理。中医里常用:黄芪、茯苓各,陈皮,法半夏,草决明等药材进行调理。

三、阴阳两虚

长期高血压一般都会导致患者阴阳两虚,

如果患者出现了头晕眼花、耳鸣、腰酸腰痛、自汗盗汗、形寒肢冷、气短乏力。

到了没办法干体力活,上楼。甚至做家务也会出虚汗,夏天怕热,冬天怕冷。

舌苔少,舌头红。那就怀疑是否已经阴阳两虚。

宜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

中医多以熟地,肉苁蓉,桑椹进行调理,但是一定要注意找到医生辨证。谨慎抓药。

如果您身边也有高血压病患人群,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他/她,以备不时之需。

我是心脑血管科主任医师鲁卫星。有任何问题欢迎**交流沟通。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krmw.com/mbyzl/1665498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