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肉瘤是极少见的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恶性肿瘤,在年WHO分类中属于胶质母细胞的亚型,占全部胶质瘤的2%,恶性程度极高,预后差,对放、化疗不敏感。本研究以43例胶质肉瘤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诊治经过,结合患者影像学表现、治疗效果,探讨不同切除程度对胶质肉瘤预后的影响。

资料和方法

选取胶质肉瘤43例作为研究对象,女性17例,男性26例,年龄33-74(50.5±3.6)岁,病程0.5-9(3.3±1.2)个月。术前KPS评分60-90(78.5±10.5)分。其中37例为第1次手术后病理为胶质肉瘤。6例为复发病例,其中首次病理结果中2例为星型细胞瘤,4例为胶质母细胞瘤。入组标准: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诊断为胶质肉瘤;年龄≥18岁;术前KPS评分≥60分;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并且死亡原因与本病相关。

以头痛、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23例,肢体无力4例、肢体抽搐8例,言语不清4例,记忆力下降2例,视力下降及眼部胀痛2例。

影像学特点CT影像学呈现密度均匀边界清楚的病变,肉瘤周边常见明显水肿。MRI影像学常表现出长T1,长T2或等T2信号,不均匀强化或环形强化,并常合并囊变、坏死,周围伴有明显水肿等特点。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不易与胶质母细胞和脑膜瘤相鉴别。

胶质肉瘤由胶质成分及间叶组织共同构成。胶质成分主要由星型胶质细胞和胶质母细胞构成。肉瘤组织成分主要为纤维肉瘤。病理切片HE染色不易与胶质瘤细胞鉴别。免疫组化胶质成分GFAP以及S-阳性表达,这对于二者的鉴别有重要作用。

术后27例行替莫唑胺(TMZ)的STUPP方案:同步放化疗+6个周期性化疗,2例行BCNU化疗,27例术后行辅助放疗。术后3个月复查,根据T1增强MRI判断肿瘤切除程度并分组:手术切除程度=(术前肿瘤体积-残余肿瘤体积)/术前肿瘤体积×%。切除程度≥90%归入全切组。<90%则归入次全切组。本文主要通过术后患者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判断肿瘤切除程度对胶质肉瘤预后的影响。

结果

全切组男性20例、女性13例,次全切组男性6例、女性4例。全切组年龄(51.36±4.6)岁,次全切组年龄(48.6±6.9)岁。全切组术前KPS评分(78.17±11.74)分,次全切组评分(77.25±7.16)分。全切组MGMT启动子甲基化21例,次全切组启动子甲基化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术前KPS评分,MGMT启动子甲基化以及肿瘤体积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41例病变位于幕上,2例位于小脑。其中颞叶12例,额叶12例,额颞叶均受累6例,岛叶4例,顶叶4例,颞枕叶均受累2例。MRI表现为边界尚清楚的占位性病变,38例为有长T1信号,4例为等T2信号,34例为长T2或稍长T2信号,8例为等T2信号。43例均表现为不均匀强化或环形强化,35例伴有囊变、坏死区,周围伴有轻至重度水肿。

全切33例(76.7%),次全切除10例(23.3%,全切组的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手术后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8.8%,39.4%。次全切除组中位生存时间9个月,手术后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0%、10%。全切组与次全切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两组术前、术后及两组之间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放化、疗预后均不佳,手术完全切除被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手术切除程度对预后影响明显,胶质肉瘤患者死亡原因多为肿瘤复发,本组患者均死于肿瘤复发。

胶质肉瘤的恶性程度高,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本组患者肿瘤完全切除后,并未影响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应充分认识到手术切除的重要性。对于术前一般状态良较好的患者,更应尽可能的完全切除。

赞赏

长按







































全国白癜风最好医院
白癜风的中医治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krmw.com/mbyxg/7267.html

------分隔线----------------------------